高血压长期用利尿药有什么危害
长期使用利尿药控制高血压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血糖代谢异常等危害。利尿药主要通过排钠排水降低血压,但过度使用可能干扰机体正常代谢平衡。
长期使用噻嗪类或袢利尿药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低钠血症也可能发生,导致恶心、嗜睡甚至昏迷。利尿药还可能升高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升高。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钙代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利尿药可能通过减少肾血流量损害肾功能,尤其对于已有慢性肾病者需谨慎。过度利尿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或急性肾损伤。某些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可能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老年人对利尿药更敏感,更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药期间应定期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及血糖指标,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日常需注意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但肾功能不全者补钾需谨慎。保持适度水分摄入,避免脱水。若出现肌无力、心悸、多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联合其他降压药可减少利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用药期间需限制高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