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需要装起搏器
安装心脏起搏器通常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导致心输出量不足的情况。主要适应证包括持续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等。
1、严重心动过缓
当静息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或出现长间歇超过3秒时,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症状如晕厥、黑矇。这种情况常见于窦房结功能减退或老年退行性病变,需通过永久起搏器维持基础心率。药物治疗如阿托品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仅适用于临时应急,长期需依赖起搏器植入。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心室率显著下降,可能引发阿斯综合征。心电图显示PR间期进行性延长伴QRS波脱落,或完全性房室分离。这类患者需安装双腔起搏器维持房室同步,避免出现心功能不全。临时可试用氨茶碱注射液,但无法替代永久起搏治疗。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表现为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与快慢综合征交替出现,患者常有心悸、晕厥三联征。动态心电图显示最长RR间期超过5秒或窦性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时,需考虑植入具有频率应答功能的起搏器。临时可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提升心率,但长期需器械治疗。
4、颈动脉窦过敏
轻微压迫颈动脉窦即引发超过3秒的心脏停搏,伴有反复晕厥发作。这类患者需安装具有滞后功能的起搏器,当心率低于设定阈值时立即启动起搏。硝酸甘油片等血管扩张药物可能加重症状,应避免使用。
5、心力衰竭伴传导异常
部分心衰患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心室不同步收缩,CRT起搏器可改善心室同步性。QRS波宽度超过150ms且EF值低于35%时,器械治疗能提升心输出量。地高辛片等正性肌力药物可与起搏器联合使用。
安装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程控,避免强磁场环境接触。日常生活中应监测脉搏变化,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复查。保持植入部位清洁干燥,术后1个月内避免患侧上肢剧烈运动。均衡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规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