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胃癌早期的区别有哪些
慢性胃炎与胃癌早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及疾病性质上。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应,胃癌早期则是胃黏膜细胞恶性病变的初始阶段。两者可能表现为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等相似症状,但胃癌早期可能伴随体重骤降、呕血等警示信号。
1、病因差异
慢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相关,属于良性病变。胃癌早期则与遗传易感性、长期慢性萎缩性病变、环境致癌物暴露等恶性转化过程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虽是两者共同诱因,但胃癌往往需经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阶段。
2、症状特点
慢性胃炎常表现为间歇性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症状多与饮食刺激相关且可缓解。胃癌早期症状更隐匿,可能出现持续加重的上腹痛、早饱感,部分患者会排出黑便或呕吐咖啡样物,消瘦进展速度明显快于普通胃炎。
3、检查指标
胃镜检查中慢性胃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活检显示炎性细胞浸润。胃癌早期则可能发现局部黏膜粗糙、微小溃疡或隆起,病理检查可见异型细胞增殖。血清学检测中肿瘤标志物如CA72-4、CEA在胃癌患者中可能升高。
4、疾病进展
慢性胃炎经规范治疗可控制症状并阻止黏膜进一步损伤,极少恶变。胃癌早期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在数月到数年内进展为浸润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风险随病程延长显著增加。
5、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以消除诱因、抑酸护胃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胃癌早期需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根治,术后可能需辅助化疗,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
建议存在上消化道症状超过1个月的患者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确诊慢性胃炎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