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缺的宝宝要注意什么
房间隔缺损的宝宝需要注意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保证营养均衡、观察异常症状。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患儿需要长期随访管理。
1、定期复查心脏功能
房间隔缺损患儿需每3-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缺损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缺损较小可能自愈,缺损较大或伴随肺动脉高压时需考虑介入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胸片和血氧监测。
2、预防呼吸道感染
患儿免疫力较低,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出现咳嗽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3、避免剧烈运动
中大型缺损患儿应限制跑跳等剧烈活动,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可进行散步、游泳等温和运动,运动时观察有无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表现。学龄儿童需与学校沟通调整体育课强度。
4、保证营养均衡
建议少量多餐,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3克。合并喂养困难时可使用营养补充剂,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增长曲线。
5、观察异常症状
家长需警惕喂养困难、多汗、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若出现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指甲床发紫、下肢水肿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心力衰竭,须立即急诊处理。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减少回心血量。
房间隔缺损患儿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建立规律作息;避免到高原或密闭空间活动;按医嘱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或地高辛口服溶液时,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药物浓度;介入封堵术后1年内需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避免磕碰受伤。建议家长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常备血氧仪和应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