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筛查怎么做
肺结核筛查主要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和痰培养检查等方式进行。筛查流程需根据个体暴露风险、症状表现及医疗机构条件综合选择。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注射于前臂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硬结直径。硬结≥5毫米提示可能感染,但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影响。该试验成本低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人群初筛,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2、γ-干扰素释放试验
通过检测血液中结核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判断感染状态。不受卡介苗接种干扰,特异性较高,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采集静脉血样本,检测费用相对较高,通常作为皮肤试验的补充或替代方案。
3、胸部X线检查
可发现肺部典型结核病灶如浸润影、空洞或钙化灶。适用于有咳嗽、咯血等症状者,但早期病变可能漏诊。孕妇及儿童应谨慎选择,必要时采用铅防护措施。异常结果需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认活动性感染。
4、痰涂片检查
采集晨起深部痰液进行抗酸染色,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果具有诊断价值,但敏感性较低,需连续3天送检提高检出率。操作时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避免实验室感染。
5、痰培养检查
将痰标本接种于罗氏培养基,4-8周后可获得菌种鉴定结果。是诊断金标准并能进行药敏试验,但耗时长且需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于涂片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者,或耐药结核筛查。
完成筛查后,阳性者需进一步评估活动性结核风险,密切接触者应定期复查。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随地吐痰,咳嗽时遮掩口鼻。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复诊,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建议每年筛查。所有确诊患者须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完成全程用药以降低耐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