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否需要吃打虫药
健康婴幼儿无须常规服用打虫药。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需经粪便检测确诊后,由医生评估开具驱虫药物。
现代卫生条件下,婴幼儿通过日常接触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低。蛲虫感染可能出现夜间肛周瘙痒、睡眠不安等症状,蛔虫感染可能伴随腹痛、食欲异常等表现。确诊需通过粪便镜检找到虫卵或成虫,或使用透明胶带法采集肛周样本检测蛲虫卵。盲目服用驱虫药可能引起恶心、腹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尤其2岁以下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风险更高。
部分农村或卫生条件欠佳地区,若家庭成员有寄生虫感染史,或儿童出现反复腹痛、营养不良伴肛周瘙痒等症状时,需就医检查。确诊后常用驱虫药包括阿苯达唑颗粒、甲苯咪唑咀嚼片等,具体用药方案需医生根据儿童体重、感染虫种调整。驱虫治疗期间需配合煮沸消毒内衣裤、修剪指甲等预防重复感染措施。
预防寄生虫感染重在培养儿童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使用流动水洗手,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藏匿虫卵,生食瓜果彻底清洗,不饮用生水。幼儿园等集体机构需做好玩具、桌椅定期消毒。如发现儿童有夜间磨牙、肛周红肿等症状,建议用透明胶带晨起粘取肛周样本送检,确诊前不要自行用药。哺乳期母亲如确诊寄生虫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并暂停母乳喂养,避免通过接触传播给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