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都临床表现有哪些
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口腔黏膜充血、簇状小水疱、溃疡形成、疼痛拒食、发热乏力等。该病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
1、口腔黏膜充血
早期可见口腔黏膜广泛性充血发红,以牙龈、颊部、舌缘部位最明显。充血区域触痛明显,可能伴随局部灼热感,患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这种炎症反应是病毒侵入黏膜上皮细胞后引发的免疫应答。
2、簇状小水疱
病程进展期会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的透明水疱,呈簇状分布,多见于硬腭、舌背及唇内侧。水疱壁薄易破,内含高浓度病毒液体。此阶段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避免接触其他儿童。
3、溃疡形成
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溃疡直径多为2-5毫米,基底呈鲜红色。溃疡期疼痛最显著,常导致患儿拒绝进食饮水。
4、疼痛拒食
由于口腔黏膜广泛受损,患儿可能出现剧烈疼痛,表现为流涎增多、拒食、吞咽困难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因脱水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
5、发热乏力
约半数患儿伴随38-40℃高热,持续3-5天,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头痛等全身症状。发热期间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发生热性惊厥。
疱疹性口腔炎患儿护理需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口腔;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果蔬汁;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发热期间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患儿用品应单独消毒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脱水或精神差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带患儿就医,医生可能开具阿昔洛韦颗粒、康复新液、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