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肠胃炎如何治疗比较好
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口服药物、静脉输液、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食物过敏、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急性胃肠炎患者容易出现呕吐腹泻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常用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建议短暂禁食4-6小时,待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低脂低纤维食物。逐渐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减轻胃肠负担。
3、口服药物
细菌感染可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可用多潘立酮片止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静脉输液
对于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或严重脱水患者,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除补充基础电解质外,必要时添加维生素B族注射液。若合并严重感染,可能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急性胃肠炎多属湿热积滞,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清热化湿。针灸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缓解症状。恢复期可服用参苓白术丸健脾和胃,但需辨证施治避免误补留邪。
急性胃肠炎期间需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恢复后2周内保持清淡,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鱼肉等。避免生冷食物及暴饮暴食,培养规律饮食习惯。若发热超过38.5℃或便血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立即送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生熟分开,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可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