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肠炎的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急性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症状及时干预。
1、腹痛
腹痛是急性肠炎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腹痛与肠道痉挛、炎症刺激有关,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或剧烈疼痛需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临床常用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等解痉药物,但须遵医嘱下使用。
2、腹泻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水样或黏液便,严重时每日可达10次以上。感染性肠炎可能出现脓血便。腹泻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可帮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3、恶心呕吐
胃肠黏膜受刺激时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吐出胆汁。频繁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儿童及老年人更易出现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意识改变需紧急就医。
4、发热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常伴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高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并发症。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但需避免过量服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变化。
5、乏力
脱水、电解质丢失及炎症反应会导致全身倦怠乏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痉挛。需注意补充含钾、钠的饮品如椰子水、米汤等。若乏力伴随少尿、心悸等症状,可能提示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营养摄入。
急性肠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发病初期可短暂禁食4-6小时,随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油腻、生冷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推荐低渣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鱼、蛋羹等。保持手部清洁,餐具消毒可预防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