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血压药有啥副作用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干咳、心率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降压药种类较多,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常见降压药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1、电解质紊乱
长期使用利尿剂类降压药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乏力、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排钾利尿剂需注意监测血钾,螺内酯片等保钾利尿剂则需警惕高钾血症。用药期间建议定期复查电解质,适当增加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摄入。
2、肝肾功能异常
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需经肝脏代谢,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可能造成血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应每3-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出现食欲减退、尿量改变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3、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依那普利片可能引起持续性干咳,发生概率较高,与缓激肽积聚刺激呼吸道有关。症状轻者可尝试更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片,咳嗽严重者需停药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心率异常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能引发心动过缓,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片可能导致心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率,心率低于50次/分钟或出现明显心慌时应就医。运动员及窦房结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此类药物。
5、体位性低血压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片、部分血管扩张剂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突然站立时头晕目眩。老年人联合用药时风险更高,建议起床时动作缓慢,避免长时间站立。发生晕厥需立即平卧并测量血压,必要时调整药物品种或剂量。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不同降压药联用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合并用药需经专业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