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是怎样造成的
接触性皮炎通常由直接接触外界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引起,主要有动物性接触、植物性接触、化学性接触、物理性接触及过敏体质等因素。
1、动物性接触
动物皮毛、昆虫分泌物或毒液可能刺激皮肤。例如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后会导致灼伤样皮损,表现为红斑、水疱伴灼痛。处理时需立即用清水冲洗,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植物性接触
漆树、荨麻等植物含致敏成分,接触后可能出现线状红斑、丘疹。部分人群对芒果皮中的漆酚敏感,食用时汁液沾染口周皮肤可引发红肿。建议接触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局部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
3、化学性接触
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清洁剂中的强酸强碱是常见刺激源。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晰的红斑、脱屑,严重时出现糜烂。职业暴露者需佩戴防护用具,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配合卤米松乳膏或吡美莫司乳膏抗炎。
4、物理性接触
长期摩擦、压迫或极端温度刺激可破坏皮肤屏障。如佩戴金属饰品引发的镍过敏,冬季寒冷导致的干燥性皮炎。建议减少机械刺激,加强保湿护理,选用尿素维E乳膏或维生素E乳缓解症状。
5、过敏体质
特应性体质人群更易对低浓度过敏原产生反应。常见于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等成分,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瘙痒性皮疹。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急性发作期使用糠酸莫米松凝胶或苯海拉明乳膏止痒。
日常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从事高危职业时做好防护措施。出现皮损后禁止热水烫洗,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若皮疹持续扩散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和系统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恢复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