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松了是拔掉还是等待
牙松了是否需要拔掉需根据松动程度和病因决定,轻度松动可尝试保留,重度松动或病理性松动通常建议拔除。主要有牙周炎、外伤性松动、根尖周炎、牙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
1、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长期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缝增宽。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配合使用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若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三分之二,则需拔牙。
2、外伤性松动
撞击或咬硬物造成的牙齿松动需评估牙根是否折断。轻微松动可通过牙弓夹板固定4-8周,观察牙周膜愈合情况。若牙根中下段折断或脱位超过5毫米,保留成功率较低,建议拔除后种植修复。
3、根尖周炎
龋坏未及时治疗引发根尖脓肿会导致牙齿松动。需拍摄X线片判断根尖病变范围,小范围病变可尝试根管治疗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消炎。若根尖阴影直径超过5毫米或形成囊肿,拔牙后需刮除病灶。
4、牙齿发育异常
锥形根、短根等发育缺陷会使牙齿早发性松动。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生理性松动一般无须处理,但伴有根尖吸收时需调整矫治力。乳牙滞留导致的恒牙萌出受阻,需拔除滞留乳牙。
5、骨质疏松
全身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会造成多颗牙齿渐进性松动。需检测骨密度并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颌骨严重吸收者建议过渡性义齿修复,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种植。
日常应注意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牙齿松动期间避免咀嚼硬物,可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建议定期口腔检查,出现咬合疼痛或松动加剧时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保留患牙。保留治疗的牙齿需长期随访观察,拔牙后3个月是修复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