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是直肠癌
直肠癌可通过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及症状评估等方式确诊。直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脂饮食、慢性肠道炎症、肠息肉恶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1、肠镜检查
肠镜是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通过活检钳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早期直肠癌可能表现为黏膜隆起或溃疡,进展期可见肿块或肠腔狭窄。肠镜检查前需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能需配合医生调整体位。
2、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扩散情况。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血供,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适用于低位直肠癌评估。影像学检查前可能需要禁食或口服造影剂。
3、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和CA19-9是常用的直肠癌相关标志物,虽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但可辅助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标志物水平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部分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
4、病理活检
通过肠镜或手术获取的组织样本经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癌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级。病理报告还会包含Ki-67增殖指数等预后指标。
5、症状评估
持续性便血、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排便习惯改变是典型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贫血或骶尾部疼痛。症状出现时间越长、程度越重,恶性概率越高,但需与痔疮、肠炎等良性疾病鉴别。
确诊直肠癌后需根据分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术后应定期复查肠镜和肿瘤标志物,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红肉及加工食品。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戒烟限酒可降低复发风险。出现排便异常或体重不明下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