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脏骤停脑水肿
心脏骤停后脑水肿主要由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常见于心肺复苏延迟或无效时。脑水肿可能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散大、颅内压升高等症状,需紧急处理以避免不可逆损伤。
心脏骤停时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脑组织在完全缺氧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迅速衰竭。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蓄积,水分随之进入细胞形成细胞毒性水肿。同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成分渗入脑组织间隙引发血管源性水肿。这两种机制共同导致脑容积急剧增加。
若心肺复苏不及时,脑缺氧超过5分钟即可启动不可逆的神经元死亡程序。此时脑组织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自由基,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颅内压持续升高可能引发脑疝,压迫脑干生命中枢导致二次心跳呼吸停止。即使恢复自主循环,部分患者仍可能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预防心脏骤停后脑水肿需在黄金4分钟内启动高质量心肺复苏,尽快恢复脑血流灌注。恢复自主循环后应维持稳定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避免高血糖和发热等加重脑损伤的因素。可考虑采用目标温度管理,将核心体温控制在32-36摄氏度持续24小时,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康复期需进行营养支持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长期护理准备,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