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床内侧长个包
下牙床内侧长包可能是牙龈脓肿、黏液囊肿或口腔溃疡等引起的。常见原因有局部感染、创伤刺激、唾液腺导管阻塞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牙龈脓肿
牙龈脓肿多由牙周炎或龋齿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痛明显的包块,可能伴随牙齿松动。需通过口腔检查结合X光确诊,治疗需清除感染源,如根管治疗或拔牙,配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
2、黏液囊肿
黏液囊肿常因咬伤或摩擦导致唾液腺导管破裂,黏液渗出形成半透明包块,好发于下唇及舌下,偶见于牙床。较小囊肿可能自行消退,较大囊肿需手术切除。日常应避免反复咬磨患处,若继发感染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毒。
3、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出现在牙床内侧,表现为圆形黄白色创面伴周围红肿,与免疫异常、维生素缺乏有关。可局部应用冰硼散、西瓜霜喷剂促进愈合,严重者需口服维生素B12片调节。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4、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多无症状,增大后可触及骨性膨隆,X线检查可见透光区。可能与牙源性感染或发育异常有关,需手术刮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5、肿瘤性病变
纤维瘤、血管瘤等良性肿瘤表现为无痛性缓慢增大的包块,恶性肿瘤如鳞癌可能伴随溃疡、出血。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即可,恶性肿瘤需综合治疗。发现质地坚硬、快速增大的包块应尽早就诊。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过硬食物损伤黏膜。每月自查口腔黏膜变化,出现包块持续2周不消退、伴随出血或麻木时,应立即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吸烟者更需警惕口腔病变,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