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如何练习腹式呼吸
哮喘患者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改善呼吸功能,具体方法包括放松体位、鼻吸口呼、手部辅助定位、循序渐进训练、结合日常活动练习。
1、放松体位
哮喘患者练习腹式呼吸时需采取放松体位,建议选择仰卧位或坐位。仰卧时可在膝盖下方垫软枕使髋关节微屈,坐位时选择有靠背的椅子保持脊柱直立。这两种体位能减少辅助呼吸肌的过度参与,帮助膈肌下沉完成腹式呼吸。训练初期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重复2-3次,出现胸闷气促时应立即停止。
2、鼻吸口呼
采用鼻吸气口呼气的方式,吸气时缓慢用鼻腔深吸气,感受腹部隆起而非胸部抬起。呼气时缩唇如吹口哨状,将气体缓慢从口腔呼出,呼气时间应是吸气的2-3倍。这种呼吸模式可减少气道塌陷,维持支气管内正压,特别适合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哮喘患者。训练时可配合计数,例如吸气数3秒,呼气数6秒。
3、手部辅助定位
将一手放于腹部脐周,另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专注让腹部手掌感受到抬起,而胸前手掌尽量保持不动。这种触觉反馈能帮助患者更准确掌握腹式呼吸技巧。随着训练熟练度提高,可逐步减少手部辅助,最终过渡到无辅助的自然腹式呼吸状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呼吸肌疲劳。
4、循序渐进训练
从每日5分钟短时训练开始,随适应程度逐渐延长至每次15-20分钟。初期可在平静状态下练习,后期可尝试在轻微活动如散步时维持腹式呼吸模式。训练强度以不诱发喘息为度,若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需立即暂停。合并重度气道阻塞的患者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
5、结合日常活动练习
将腹式呼吸融入日常生活,如在阅读、看电视等静态活动时主动采用该呼吸模式。也可在爬楼梯、提重物等易诱发哮喘症状的活动前,预先进行几分钟腹式呼吸作为预防。长期坚持能增强膈肌力量,减少急性发作时呼吸窘迫的程度。但需注意该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仍需及时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急救药物。
哮喘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需保持规律性,建议每周至少练习5天。训练前后可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值,评估训练效果。避免在空气污染、寒冷刺激或过敏原暴露环境下练习。合并肺大泡、近期胸部手术等特殊情况者应咨询呼吸科医生。同时维持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肺功能,将腹式呼吸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方案。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环境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呼吸训练效果。
相关推荐
02:37
02:02
01:43
03:16
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