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应该注意些什么
中暑后需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到阴凉处,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处理方式包括物理降温、药物辅助及重症监护。
1、快速降温
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敷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可将冰袋包裹薄毛巾置于上述部位,避免皮肤冻伤。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使用电扇或空调辅助降温,但避免直吹导致寒战。
2、补液治疗
首选口服补液盐散Ⅲ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若无条件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小时补充500-1000毫升液体,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刺激胃肠,同时忌饮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
3、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解热药物。出现肌肉痉挛时可服用氯化钾缓释片,恶心呕吐者可短期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片。禁用镇静类药物以免影响散热。
4、重症识别
当出现意识模糊、抽搐、血压下降或体温持续超过40℃时,提示可能发展为热射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途中持续进行物理降温。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需在ICU进行血液净化等高级生命支持。
5、恢复管理
症状缓解后继续观察24-48小时,避免立即重返高温环境。恢复期饮食宜清淡,可进食绿豆汤、西瓜等清热食物。未来1周内应保持充足睡眠,逐步恢复活动量,外出时做好防晒并及时补充水分。
预防中暑需注意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穿着透气浅色衣物,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户外工作者应实行轮班制度,每工作2小时在阴凉处休息15分钟。有慢性病或服用利尿剂等药物者更需加强防护,夏季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