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有什么危险吗
拔牙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常见危险包括术后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但多数情况下风险可控。
拔牙后最常见的风险是术后感染,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或操作不规范有关,表现为创口红肿疼痛,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预防。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骨面暴露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下颌智齿拔除后,需由医生进行清创和碘仿纱条填塞处理。术中可能损伤邻近神经如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多数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出血风险在高血压患者或服用抗凝药物人群中较高,需术前评估凝血功能。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损伤或上颌窦穿孔,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后针对性处理。
特殊解剖结构如靠近下颌管的阻生齿,或患有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风险相对增加。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愈合可能延迟。儿童乳牙拔除需注意避免损伤恒牙胚,孕妇应避开妊娠前三个月。存在心脏瓣膜病变或关节置换术后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菌血症。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用对侧咀嚼软食,48小时后可轻柔刷牙但避开创面。冰敷面部可减轻肿胀,若出现持续剧痛、大量出血或发热应及时复诊。术前如实告知医生全身疾病史和用药情况,选择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师操作能显著降低风险。保持口腔卫生,按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有助于预防感染,术后一周内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