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怎么治疗治疗最好
骨折可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复位固定
闭合性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配合石膏或支具固定,稳定性骨折常用高分子石膏绷带或可调节支具固定4-8周。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对位情况,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末梢血运,避免压迫性溃疡。儿童骨折多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微创和保留骨骺优势。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痂形成,配合碳酸钙D3片补充成骨原料。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严重肿胀者可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配合骨化三醇软胶囊调节钙磷代谢。
3、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采用超声波治疗仪松解粘连,每日1次连续2周。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促进骨折线模糊,配合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水中运动疗法能减轻关节负荷,适合下肢骨折后期功能恢复。
4、手术治疗
开放性骨折需急诊清创后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关节内骨折采用空心螺钉精确固定。多段粉碎性骨折适用髓内钉系统,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防止感染。
5、康复训练
固定期间进行等长肌肉收缩练习,拆除外固定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上肢骨折可持握弹性握力器,下肢骨折使用平衡垫进行重心转移练习。康复中期加入抗阻训练,后期通过功能性训练恢复运动协调性。
骨折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牛奶300毫升、鸡蛋1个、瘦肉100克,配合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康复期避免吸烟饮酒,注意防止跌倒,骨质疏松患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肢体肿胀时可抬高患肢,睡眠时用枕头支撑骨折部位,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