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怎样检查
慢性腹泻的检查方式主要有粪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慢性腹泻可能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是慢性腹泻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有无黏液或血液等初步判断腹泻类型。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粪便白细胞检查有助于鉴别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可排查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腹泻。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炎症指标等。血常规可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生化检查可了解电解质平衡及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性肠病。血清学检查如乳糜泻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乳糜泻等食物不耐受相关疾病。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筛查肝胆胰脾等器官病变。腹部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肠道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异常,如克罗恩病的肠壁增厚或脓肿形成。小肠造影检查可观察小肠黏膜病变及蠕动功能,对诊断小肠疾病有重要价值。
4、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必要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结肠肿瘤等疾病的金标准。胃镜检查可评估上消化道病变。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适用于疑似小肠病变的患者,能发现常规内镜难以到达部位的病变。
5、病原学检查
粪便培养可检测细菌性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寄生虫检查包括粪便镜检和特殊染色。病毒核酸检测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性腹泻。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对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重要意义。
慢性腹泻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高脂肪或高纤维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脱水,必要时可口服补液盐。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可能的食物诱因。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可促进胃肠蠕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
相关推荐
01:14
01:52
01:56
0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