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类型,多因跌倒时手臂伸直撑地导致。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需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及稳定性选择。
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牵引、屈肘等手法使骨折端复位,随后用长臂石膏固定肘关节于屈曲位。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位置,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该方式创伤小但存在复位丢失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神经功能。
2、经皮克氏针固定
针对中度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可在C型臂透视下经皮穿入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仍需辅以石膏制动,4周后拔除克氏针。该方法能有效维持复位,但存在针道感染、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风险,需严格无菌操作。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严重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闭合复位失败的病例。通过肘后侧或外侧入路显露骨折端,采用克氏针、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稳定骨折。术后早期需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内固定物通常6-12个月后取出。
4、血管神经损伤处理
骨折端可能压迫或损伤肱动脉及正中神经,表现为桡动脉搏动减弱、手指麻木。需急诊手术探查,必要时行血管吻合或神经松解。术后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恢复。
5、康复锻炼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训练,配合热敷、超声波等物理治疗。避免暴力被动活动,以防异位骨化。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锻炼后疼痛,定期复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如牛奶、鱼肉、西蓝花等。避免患肢负重及剧烈运动,家长需监督儿童佩戴防护支具。若出现石膏松动、手指青紫或持续疼痛,应立即就医。康复后期可进行游泳、握力球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肌肉力量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