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怎么形成的
蛀牙是由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体硬组织形成的慢性疾病,主要与口腔清洁不足、高糖饮食、牙釉质发育缺陷、唾液分泌减少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1、口腔清洁不足
牙菌斑长期堆积是蛀牙的直接诱因。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脱矿。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清洁两次,并定期使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
2、高糖饮食
频繁摄入糖果、碳酸饮料等高糖食物会持续为致龋菌提供底物。蔗糖被变异链球菌转化为葡聚糖促进菌斑黏附,同时产酸降低口腔pH值。应控制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
3、牙釉质发育缺陷
釉质矿化不全或氟斑牙会使牙齿抗酸能力下降。孕期营养不良、儿童期高烧等可能影响釉质形成。可考虑局部涂氟或使用含氟化钠护龈液增强牙体抵抗力。
4、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具有冲刷口腔和缓冲酸碱的作用。干燥综合征、头颈部放疗或抗抑郁药副作用会导致唾液减少。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必要时可用人工唾液缓解。
5、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更易感染致龋菌。研究发现MMP2基因多态性与龋齿发生相关。这类人群需加强预防性措施,如每3个月进行专业涂氟。
预防蛀牙需建立系统性口腔护理习惯,包括每日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2分钟、餐后漱口、限制进食频率,尤其避免睡前摄入甜食。儿童建议进行窝沟封闭,成人每年接受1-2次专业洁治。出现牙面色泽改变或敏感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期龋齿可通过再矿化治疗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