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需要检查什么
阴道炎通常需要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pH值检测、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查和真菌培养检查等。阴道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滴虫感染、激素水平变化或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诊断阴道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泌物中的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病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可见线索细胞,滴虫性阴道炎可发现活动的阴道毛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则能检出假丝酵母菌的芽孢或菌丝。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灌洗或使用阴道药物。
2、阴道pH值检测
正常阴道pH值为3.8-4.5,细菌性阴道病时pH值常超过4.5,滴虫性阴道炎pH值多在5.0-6.0。检测时将pH试纸接触阴道侧壁分泌物,比对颜色变化即可快速判断。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pH值通常保持正常范围,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胺试验
胺试验用于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后若产生鱼腥味即为阳性。该气味源于厌氧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挥发,阳性结果提示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但约半数细菌性阴道病患者胺试验可呈阴性,故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4、线索细胞检查
线索细胞是阴道上皮细胞边缘附着大量细菌后呈现的颗粒状外观,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征性表现。湿片显微镜检查时可见细胞边界模糊,表面覆盖点状或颗粒状物质。当线索细胞占全部上皮细胞比例超过20%时具有诊断意义,需与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相鉴别。
5、真菌培养检查
真菌培养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明确具体菌种及药物敏感性。常用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培养,3-7天后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生化鉴定。白色假丝酵母菌占多数,但光滑假丝酵母菌等非白念珠菌感染概率逐年上升,这类菌株对常规抗真菌药物可能不敏感。
阴道炎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穿紧身化纤衣物。清洗外阴时使用温水即可,无须常规使用洗液以免破坏菌群平衡。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治疗期间建议暂停性生活。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若出现分泌物异常、瘙痒或异味等症状持续未缓解,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