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后遗症
腺样体切除手术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有鼻腔干燥、咽喉不适、术后出血、中耳炎复发、腺样体残留等。多数情况下症状轻微且可逆,需结合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综合评估。
腺样体切除术后鼻腔黏膜短期内可能出现干燥结痂,与手术创伤导致腺体分泌减少有关,可通过生理盐水喷雾缓解。部分患者术后1-2周内存在咽喉异物感或轻微疼痛,多因手术器械刺激喉部组织引起,通常随着黏膜修复逐渐消失。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剧烈咳嗽可能引发创面渗血,发生率较低但需及时压迫止血处理。既往有中耳炎病史者,术后咽鼓管功能暂时性失调可能诱发积液复发,需配合鼓膜按摩促进引流。极少数情况下腺样体组织切除不彻底可能导致残留增生,表现为症状反复,必要时需二次手术干预。
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加重后遗症风险。过早进食粗糙食物可能摩擦创面引发出血,建议术后2周内保持流质饮食。擤鼻涕动作过猛可能导致鼻腔压力骤增影响愈合,应避免术后1个月内用力擤鼻。游泳或洗澡时污水进入鼻腔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术后2周需保持鼻腔清洁干燥。过敏性鼻炎患者未规范控制炎症可能延缓创面修复,需持续使用鼻喷激素。儿童术后哭闹频繁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家长应做好情绪安抚。
腺样体切除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盐水漱口3-4次,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创面。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有助于减轻鼻腔充血,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流质如牛奶、豆浆等,逐步过渡到软烂食物,忌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定期复查鼻内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鼻出血需立即就医。长期关注儿童颌面部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口腔正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