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柱关节病
脊柱关节病是一组以脊柱和周围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类型。这类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相关,表现为腰背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虹膜炎、肠炎等关节外表现。
脊柱关节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附着点炎,即肌腱、韧带与骨骼连接处的慢性炎症。早期症状多为隐匿性下腰痛,夜间或久坐后加重,活动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脊柱强直、胸廓活动度下降,严重者甚至导致脊柱畸形。外周关节受累常见于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大关节,呈现不对称性肿胀疼痛。部分患者存在指炎或趾炎,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的腊肠样肿胀。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X线可显示骶髂关节侵蚀或硬化,磁共振成像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等炎症表现。治疗需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综合干预,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僵硬,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适用于外周关节炎,生物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患者效果显著。
日常管理强调规律锻炼维持关节活动度,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较为适宜。睡眠时建议仰卧硬板床避免脊柱弯曲,坐姿保持挺直减少驼背风险。寒冷天气注意关节保暖,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肠不适,生物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关节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