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龈肿痛怎么回事
拔牙后牙龈肿痛可能由创伤性炎症、感染、干槽症、食物残渣刺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药物镇痛、口腔清洁、抗生素治疗或手术清创等方式缓解。
1、创伤性炎症
拔牙过程中器械对牙龈及牙槽骨的机械刺激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牙龈肿胀伴钝痛,触碰时疼痛加剧。可通过冰袋间断冷敷减轻肿胀,避免用力漱口或吮吸创口。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
2、细菌感染
口腔内厌氧菌群侵入拔牙创口可能引发感染,常见于术后48小时出现持续性跳痛,伴随腐臭味分泌物和淋巴结肿大。需使用甲硝唑口颊片含服控制厌氧菌,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广谱抗菌。每日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3次,禁止用牙签掏挖创口。
3、干槽症
牙槽窝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时,可能发生剧烈放射性疼痛并向耳颞部扩散,创口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需急诊行牙槽窝刮治术清除腐败物,局部填塞碘仿纱条,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酯注射液。发病与吸烟、过度漱口等破坏血凝块的行为密切相关。
4、食物残渣刺激
进食后食物嵌塞在创口周围会加剧牙龈红肿,尤其黏性食物易附着于缝合线处。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用注射器轻柔冲洗食物残渣。术后7天内避免食用坚果、爆米花等粗糙食物,酸奶等发酵食品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限制摄入。
5、凝血异常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存在血友病等凝血疾病时,创口持续渗血会导致血肿形成压迫神经。术前应停用抗凝药物5-7天,术后采用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严重者需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此类患者拔牙需在上午进行以便观察出血情况。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平卧以防加重肿胀,用枕头抬高头部15度。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日用软毛牙刷清洁非手术区牙齿。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疼痛持续加重时须立即复诊。恢复期间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蛋白粉有助于创面愈合,禁止吸烟饮酒直至拆线后1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