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通常由乳酸生成过多或清除障碍引起,可能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组织缺氧、肝肾疾病等因素有关。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乳酸生成增加、乳酸清除减少、降糖药物影响、组织灌注不足、基础疾病加重等。
1、乳酸生成增加
糖尿病患者在缺氧状态下,细胞会通过无氧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剧烈运动、严重感染、休克等情况会导致组织氧供不足,加速乳酸堆积。长期高血糖状态也会影响线粒体功能,促使糖代谢转向无氧途径。这类患者需立即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可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
2、乳酸清除减少
肝脏是乳酸代谢的主要器官,当合并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时,乳酸清除能力显著下降。肾功能不全也会影响乳酸排泄,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临床常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调节酸碱平衡,严重者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降糖药物影响
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苯乙双胍片可能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增加乳酸生成。这类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易蓄积,使用时应严格监测肾功能。出现酸中毒症状需立即停用,改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4、组织灌注不足
糖尿病合并心衰、严重脱水或败血症时,全身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乳酸堆积。微循环障碍会使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加速无氧代谢。治疗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可选用注射用盐酸多巴胺改善血流动力学。
5、基础疾病加重
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贫血等疾病时,机体氧供能力下降。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代偿性呼吸加快,进一步加重乳酸堆积。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空腹,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使用双胍类药物期间禁止饮酒,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适度饮水,控制血糖平稳,预防感染等诱发因素。合并心肝肾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必要时进行乳酸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