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检查项目有哪些
骨质疏松检查项目主要有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定量超声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测等。
1、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评估骨质流失程度。单光子吸收测定法适用于桡骨远端检测,便携式设备可用于社区筛查。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则专门检测前臂、跟骨等部位,适合初步筛查。
2、X线检查
普通X线片在骨量丢失超过30%时才能显示异常,多用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脊柱侧位片可观察椎体形态改变,髋部正位片有助于评估股骨颈骨折风险。该方法不能用于早期诊断,但能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实验室检查
血钙磷检测可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素测定帮助鉴别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是破骨细胞活性的敏感指标。25羟维生素D检测能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
4、定量超声检查
通过测量跟骨或胫骨的超声传导速度评估骨质量,具有无辐射、便携等优势。虽然不能替代骨密度检测,但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结果受软组织厚度影响较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骨转换标志物检测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反映骨吸收活性,骨钙素是骨形成敏感指标。这些标志物3-6个月即可反映治疗效果,适合监测药物疗效。需注意结果受昼夜节律和饮食影响,应固定时间采集标本。
建议45岁以上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日常保持适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等。避免吸烟酗酒,预防跌倒损伤,出现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绝经后妇女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加强监测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