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后化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胃癌手术后化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肾功能损伤、脱发及神经毒性等影响。化疗是杀灭残留癌细胞的重要手段,但药物在作用过程中会无差别攻击快速增殖的细胞,进而引发系列副作用。
1、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表现为反复发热或伤口愈合延迟;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或牙龈出血;贫血则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升白细胞,或输注血小板纠正凝血异常。
2、胃肠反应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黏膜,常见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腹泻。顺铂注射液等铂类药物的催吐作用较强,可能引发顽固性呕吐;氟尿嘧啶注射液则易导致黏膜炎和腹泻。医生会提前开具阿瑞匹坦胶囊等止吐药,同时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严重腹泻时需警惕脱水,可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3、肝肾功能损伤
多西他赛注射液等化疗药需经肝脏代谢,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顺铂注射液则通过肾脏排泄,易造成肾小管损伤。治疗前会评估肝肾功能,期间可能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护肝,或通过水化治疗促进药物排泄。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脱发
紫杉醇注射液等药物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头发、眉毛脱落,通常在化疗后2-3周出现。脱发为可逆性,停药后3-6个月逐渐再生。建议化疗前剪短头发,使用温和洗发产品,佩戴冰帽可能减轻脱发程度。心理上需接受暂时性形象改变,必要时佩戴假发或头巾。
5、神经毒性
奥沙利铂注射液等药物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寒冷刺激可能加重症状。严重时影响精细动作如扣纽扣。医生会调整用药剂量,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日常需避免接触冷物,穿戴保暖手套,防止跌倒等意外。
化疗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帮助修复受损组织;每日适度活动如散步可改善疲劳感;出现发热、严重呕吐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治疗后3-6个月多数副作用逐渐消退,定期复查可评估疗效并及时处理远期影响。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