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但未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情况,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阈值升高等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痉挛,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这类患者可能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老年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导致痛觉传导异常,对缺血刺激不敏感。长期高血压或吸烟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部分患者存在基因多态性,使得心肌对缺血的代偿能力增强,延迟症状出现。心肌缺血发作时可表现为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客观改变,但无胸痛、胸闷等主观感受。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需通过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持续缺血可能导致心肌顿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预后较差。某些抗心绞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缺血症状,增加诊断难度。精神应激或寒冷刺激可诱发无症状缺血发作,需加强日常监测。这类患者往往因缺乏警示症状而延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比有症状者更严重。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包括每年至少一次动态心电图监测。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3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严格管理血压、血糖和血脂,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