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宝宝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发热、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烦躁哭闹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止痛退热、局部清洁护理、鼓膜穿刺引流、鼓膜置管术等。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
1、耳痛
宝宝中耳炎早期常表现为突发性耳痛,婴幼儿可能通过抓挠耳朵或摇头表达不适。疼痛在平躺时加重,可能与中耳腔内压力变化有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疼痛更为剧烈,可伴随搏动性跳痛。家长可暂时用温热毛巾敷于患耳周围缓解疼痛,但需避免耳道进水。
2、发热
中耳炎患儿体温常升高至38-39摄氏度,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多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同时保证水分摄入。
3、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看电视音量调大等。渗出性中耳炎听力下降呈渐进性,可能被家长忽视。长期未治疗的听力障碍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医生可通过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确诊后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4、耳内流脓
鼓膜穿孔后会出现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此时耳痛反而减轻。家长需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禁止自行掏挖。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局部抗生素,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
5、烦躁哭闹
婴幼儿因无法表达耳部不适,常表现为夜间哭闹不安、拒食、呕吐等症状。这些非特异性表现易与肠绞痛混淆。若伴随抓耳、摇头等动作,家长应警惕中耳炎可能。可通过轻触耳屏诱发哭闹加重来初步判断,最终需由医生用耳镜确诊。
预防宝宝中耳炎需注意避免呛奶,喂奶时保持头高位;及时治疗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疾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避免二手烟暴露。急性期应保持患耳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惊厥、颈部僵硬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