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烫伤后起水泡通常是由于高温导致皮肤表层与真皮层分离,组织液渗出形成的。可能由热液烫伤、火焰灼伤、接触高温物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水泡等症状。
1、热液烫伤
接触沸水、热油等高温液体可导致表皮细胞坏死,真皮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轻度烫伤可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避免弄破水泡。若水泡直径超过2厘米或发生在面部、关节等特殊部位,需就医处理。
2、火焰灼伤
明火直接灼烧会使皮肤蛋白质变性,深层组织受损后产生大量炎性渗出物。此类烫伤常伴随焦痂形成,水泡壁较厚且易感染。不可自行涂抹药膏,应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尽快送医,医生可能开具磺胺嘧啶银乳膏等外用抗菌药物。
3、高温物体接触
金属器具、发热电子设备等高温固体接触皮肤时,热量持续传导会导致深层组织损伤。此类烫伤水泡基底常呈苍白色,疼痛感可能反而不明显。须警惕可能存在的深二度烫伤,需由医生评估后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4、化学灼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后会产生热反应,同时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此类损伤水泡液可能呈特殊颜色,如黄色、棕色等。须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0分钟以上,并携带化学品标识就医,可能需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等中和剂。
5、电灼伤
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能可造成特征性"入口"和"出口"损伤。表面水泡下可能存在严重的肌肉、神经损伤。此类患者即使皮肤损伤面积小也须立即送医,医生可能开具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并安排肌电图检查。
烫伤后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压迫水泡。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恢复期可适量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以减少炎性反应。若出现水泡化脓、发热或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到烧伤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