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该怎么办
鼓膜穿孔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治疗、鼓膜修补术、预防感染、避免诱因等方式处理。鼓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伤、噪音损伤、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
鼓膜穿孔后若面积较小且无感染,通常可观察1-3个月,期间避免耳道进水或用力擤鼻。穿孔伴随感染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炎症,同时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对于超过3个月未愈合的穿孔或听力下降明显者,可考虑行鼓室成形术或脂肪填充术等修补手术。日常生活中需远离爆破声、飞行等气压变化环境,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护。反复发作的中耳炎患者应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减少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复发风险。
鼓膜穿孔患者应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沐浴时可用凡士林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有助于黏膜修复。恢复期禁止潜水或高空飞行,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若出现耳痛加剧、流脓或眩晕等症状,须立即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查,必要时进行颞骨CT评估中耳结构。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检查耳道分泌物情况,避免因腺样体肥大导致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