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胸背痛是怎么回事
后胸背痛可能由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紧张劳损,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建议调整坐姿、避免负重,通过热敷或按摩缓解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药物。
2、脊柱退行性变
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等脊柱病变可能刺激神经引发牵涉痛,常伴有僵硬感和体位性加重。X线或MRI可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牵引、手法复位,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3、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急症可能放射至后背,多伴随胸闷、冷汗。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可鉴别,确诊后需立即使用硝酸甘油片缓解症状,必要时行冠脉介入治疗。
4、消化系统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等内脏疾病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后背痛,常与进食相关。胃镜检查或B超可辅助诊断,建议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同时治疗原发病。
5、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可能引发躯体化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且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心理评估量表可辅助诊断,通过认知行为治疗配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不动,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宜。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减少脊柱负荷。急性疼痛发作时可尝试热敷15-20分钟,若48小时内无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背部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