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ct表现
病毒性肺炎CT表现主要有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腔积液。病毒性肺炎通常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1、磨玻璃影
病毒性肺炎早期CT常见双肺多发磨玻璃样阴影,表现为肺密度轻度增高但不掩盖血管纹理。这种改变与病毒侵袭肺泡上皮导致炎性渗出有关,多见于流感病毒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可伴有小叶内间质增厚,呈现网格状改变。
2、小叶间隔增厚
病毒性肺炎进展期可见小叶间隔增厚,CT显示为肺外围1-2厘米的线状影。这是病毒损伤肺泡间隔导致水肿和细胞浸润的结果,常见于巨细胞病毒肺炎。增厚的小叶间隔常与磨玻璃影共存,形成铺路石样特征性表现。
3、实变影
重症病毒性肺炎可出现肺实变,CT表现为均匀致密影伴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区多呈段性或亚段性分布,常见于腺病毒或麻疹病毒感染。实变提示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可能合并细菌性肺炎。
4、支气管充气征
病毒性肺炎CT中可见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扩张,即支气管充气征。这与病毒直接侵袭支气管黏膜导致炎症反应相关,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多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支气管周围袖套样改变。
5、胸腔积液
部分病毒性肺炎患者CT可见少量胸腔积液,多位于肺底或叶间裂。积液通常为反应性渗出,量较少且单侧多见。大量积液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或心功能不全,常见于EB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病毒性肺炎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维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等,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血氧下降,须立即就医复查CT评估病情进展。所有影像学表现均需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不建议自行解读CT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