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分为哪些类型
肛瘘主要分为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两类,具体可进一步分为低位肛瘘、高位肛瘘、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等类型。
1、单纯性肛瘘
单纯性肛瘘通常指瘘管位置较浅、仅累及肛门周围组织的类型,包括低位肛瘘和括约肌间肛瘘。低位肛瘘的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症状相对较轻,可能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瘙痒或轻微疼痛。括约肌间肛瘘的瘘管局限于肛门内外括约肌之间,感染范围较小,治疗难度较低。这类肛瘘多由肛腺感染引起,可通过瘘管切开术或挂线疗法处理。
2、复杂性肛瘘
复杂性肛瘘指瘘管走行较深、累及多层肌肉组织或存在多个瘘管的类型,包括高位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高位肛瘘的瘘管穿过肛管直肠环,可能伴随肛门失禁风险。经括约肌肛瘘的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易形成分支瘘管。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的瘘管分别向上延伸至直肠周围或穿透肛提肌,治疗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可能需分阶段手术。
3、低位肛瘘
低位肛瘘的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下方,未累及深层肌肉组织,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硬结、脓性分泌物及间歇性肿痛。其病因多为肛窦感染扩散至肛周间隙,形成肛周脓肿后破溃形成瘘管。治疗上可采用瘘管切开术直接开放引流,或使用生物材料填塞促进愈合,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4、高位肛瘘
高位肛瘘的瘘管穿过肛管直肠环或向上延伸至直肠周围,可能伴随发热、肛门坠胀感及排便困难。此类肛瘘常因克罗恩病、结核等全身性疾病或深部脓肿导致,需通过MRI或超声明确瘘管走向。治疗需保护括约肌功能,可采用挂线疗法分期处理,或联合黏膜瓣推移术封闭内口。
5、特殊类型肛瘘
括约肌间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属于特殊解剖类型。括约肌间肛瘘的瘘管局限于内外括约肌间隙,易被误诊为肛裂。括约肌外肛瘘多由外伤、盆腔炎症或恶性肿瘤引起,瘘管绕过括约肌直接连通直肠与皮肤,需排查原发病因。治疗需个体化设计,可能结合引流、清创及病因控制。
肛瘘患者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术后应定期复查防止复发。若出现肛门肿痛加剧或发热,应及时就医评估感染情况。复杂性肛瘘可能需多次干预,患者需配合医生完成全程治疗,并注意术后肛门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