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月经会得什么病
不来月经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损伤等疾病有关。长期闭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常伴随痤疮、多毛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
卵巢早衰指40岁前卵巢功能衰退,除闭经外还可出现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疾病或医源性损伤有关,需激素替代治疗缓解症状。
甲状腺功能异常中,甲亢或甲减均可导致月经紊乱。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卵巢功能,通过血液检查可确诊,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由垂体瘤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异常升高的泌乳素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典型表现包括闭经、溢乳,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病因。
子宫内膜损伤常见于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后,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宫腔粘连。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伴周期性腹痛,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长期闭经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日常可适当增加豆制品、深海鱼等富含植物雌激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建议每半年进行骨密度检测,适度进行负重运动预防骨质疏松。若出现头痛、视力变化等垂体瘤相关症状,或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加重,应立即复诊。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