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潮湿、足部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表现为足部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需及时干预避免传染。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易感体质更易感染皮肤癣菌。这类患者足部角质层结构可能存在缺陷,导致真菌更易定植。建议家长关注有家族史儿童的足部清洁,可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共用洗浴用品。若出现红斑脱屑,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或特比萘芬喷雾剂。
2、环境潮湿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袜或处于潮湿环境会促进真菌繁殖。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群体因足部出汗多风险较高。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运动后及时更换袜子,必要时使用抗真菌粉末。症状明显时可使用环吡酮胺乳膏、酮康唑乳膏或萘替芬酮康唑乳膏。
3、足部卫生不良
不勤换鞋袜、赤脚行走于公共浴室等行为会增加感染概率。真菌可通过死皮或污染物传播,表现为趾间糜烂或足底鳞屑。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并彻底擦干,避免抓挠患处。治疗可选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利拉萘酯乳膏或舍他康唑乳膏。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严重足癣。这类患者可能合并甲癣,出现脓疱或深部感染。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检查足部皮肤。医生可能推荐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配合外用卢立康唑乳膏。
5、皮肤屏障受损
足部外伤或湿疹会导致皮肤保护功能下降,使真菌易于侵入。表现为皲裂、疼痛性溃疡等。应避免穿磨脚鞋子,处理伤口后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选择复方制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或联用尿素软膏改善皲裂。
预防脚气需每日更换透气棉袜,避免赤脚在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区域行走。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定期用阳光暴晒鞋袜。家庭成员不混用指甲剪、拖鞋等物品。出现持续瘙痒、渗液时须及时就医,不可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