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洞是什么病
心脏有洞通常指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两类。这类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或环境因素引起,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
1、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是主要原因。典型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紫绀。轻度缺损可能自行闭合,中重度需手术修补,常用介入封堵术或直视修补术。
2、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指左右心房间的异常通道,与胚胎期原发隔发育障碍有关。儿童期多无症状,成年后可能出现心悸、乏力,晚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治疗方式包括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修补,需根据缺损大小选择。
3、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属于血管异常而非真正心脏缺损,但常被误认为心脏有洞。表现为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早产儿发生率较高,治疗可采用药物诱导闭合或手术结扎。
4、心内膜垫缺损
心内膜垫缺损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同时累及房室间隔。患儿多有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常合并唐氏综合征。需在婴儿期进行根治手术,重建心脏正常结构。
5、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是房间隔的正常生理性通道未闭合,多数无症状。但可能增加中风风险,潜水员等特殊职业需评估后决定是否封堵。一般无须治疗,高危人群可考虑介入封堵。
确诊心脏间隔缺损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成年患者要控制血压。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心悸、胸闷等异常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心脏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