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患者的症状有哪些
肛瘘患者通常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流脓、瘙痒、硬结及排便不适等症状。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主要与肛腺感染、克罗恩病、结核等因素有关。
1、肛门周围疼痛
肛瘘患者常出现肛门周围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尤其在排便时加重。疼痛可能与瘘管内脓液积聚或炎症刺激有关。急性发作时可伴随红肿热痛等局部炎症表现。患者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压迫,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
2、脓性分泌物
肛瘘外口常有黄色脓液渗出,可能沾染内裤并散发异味。分泌物量与感染活动程度相关,反复流脓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湿疹样改变。患者应每日用温水坐浴清洁,严重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但需就医明确瘘管走向。
3、肛周瘙痒
脓液刺激和潮湿环境易引发肛周皮肤瘙痒,搔抓可能加重皮肤破损和感染。该症状常见于复杂性肛瘘或长期未规范治疗者。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瘙痒明显时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
4、触及硬结
在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按压可能有脓液从外口溢出。硬结为纤维化的瘘管壁组织,可能向直肠方向延伸形成盲端。体检时需通过肛门指诊和肛镜评估内口位置,超声或MRI可辅助明确瘘管走行。
5、排便不适
部分患者出现排便不尽感或粪便污染瘘管引起的灼痛。高位肛瘘可能伴随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需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肛瘘患者应每日进行10-15分钟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选择高膳食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预防便秘。避免骑行、久坐等压迫肛周的运动,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沸水烫洗。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分泌物带血等表现,提示感染加重需立即就医。手术治疗是根治肛瘘的主要方式,但术前需通过造影等检查明确瘘管解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