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怎么处理
脚趾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冷敷镇痛、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脚趾骨折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骨质疏松、重物砸伤、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使用夹板或硬质材料固定患趾,避免关节活动加重损伤。可采用邻趾固定法,将伤趾与相邻脚趾用胶带捆绑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期间避免负重行走。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制动情况,防止自行拆除固定装置。
2、冷敷镇痛
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间歇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冷敷可缓解肿胀疼痛,但需避免冻伤皮肤。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镇痛药物。
3、药物治疗
开放性骨折需配合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骨质疏松患者可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疼痛持续者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但需警惕胃肠不良反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脚趾屈伸训练,初期每天3组,每组10次。2周后可尝试用足趾抓毛巾练习,促进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痛为度,老年患者需家属辅助训练。
5、手术治疗
严重移位骨折需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关节面骨折可能需微型钢板固定。术后6-8周取出内固定物,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术后感染预防。
恢复期应穿着前掌宽松的硬底鞋,避免趾端受压。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水温不超过40℃。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摄入,戒烟限酒以利于骨骼愈合。若出现患趾发紫、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骨折完全愈合前避免剧烈跑跳运动,可进行游泳等非负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