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法是什么
保留灌肠法是一种通过直肠给药的治疗方法,将药液缓慢注入肠道并保留一段时间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保留灌肠法操作时需将药液加热至接近体温,患者取左侧卧位,导管插入深度约15-20厘米。常用药物包括康复新液、锡类散混悬液等,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该方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黏膜,减少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操作过程需注意控制灌入速度,避免刺激肠蠕动导致药液过早排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肛门不适或短暂腹胀,通常休息后可缓解。
特殊情况下如肠道出血急性期、严重肛周病变或肠梗阻患者禁用此法。对于儿童或敏感人群,需降低药液浓度并减少保留时间。保留灌肠与清洁灌肠的区别在于前者要求药液存留30分钟以上,后者仅作肠道清洁用途。治疗期间建议配合低渣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药液泄漏。
实施保留灌肠前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治疗结束后建议卧床休息30分钟。日常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材。可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药物吸收,但需避开灌肠后2小时内进行。若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长期使用该疗法者应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电解质水平以防紊乱。灌肠器具使用前后需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