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囊腔是怎么回事
肺囊腔可能由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肺部感染、肺气肿、肺结核、肺大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胚胎期肺组织发育不全可能导致肺囊腔形成,通常表现为单发薄壁囊腔,无明显症状。若合并感染可出现咳嗽、胸痛,需通过胸部CT确诊,无症状者无须治疗,反复感染者需手术切除。
2、肺部感染
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后,肺组织坏死液化可形成脓性囊腔,多伴随发热、咳脓痰。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严重者需穿刺引流。
3、肺气肿
肺泡壁破坏融合形成异常含气囊腔,常见于长期吸烟者,活动后气促是典型症状。需戒烟并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控制进展,巨大肺大疱压迫正常组织时需行肺减容术。
4、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肺组织干酪样坏死,形成厚壁空洞伴卫星灶,表现为低热、盗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需6-9个月。
5、肺大疱
肺泡内压力增高使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直径超过1厘米的含气囊腔,突发胸痛提示气胸可能。无症状小疱可观察,反复气胸者需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肺囊腔患者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量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囊腔变化,若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蛋类,有助于肺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