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肿胀是什么原因
骨折术后肿胀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循环障碍、组织损伤修复反应、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患肢胀痛、皮肤发亮、皮温升高等症状。
1、局部炎症反应
骨折手术创伤会刺激机体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这种肿胀在术后24-72小时达到高峰,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可通过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缓解。
2、静脉回流受阻
术中血管损伤或术后固定过紧可能压迫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远端肢体青紫、按压凹陷明显。需要调整外固定松紧度,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
3、淋巴循环障碍
手术可能破坏局部淋巴管网络,导致淋巴液滞留。特征为皮肤橘皮样改变,肿胀持续超过1周。可进行向心性按摩促进淋巴引流,严重时需医用弹力绷带加压治疗。
4、组织损伤修复反应
骨折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会引发局部充血水肿。这种肿胀程度较轻,伴随轻微瘙痒感。通常2-3周自行消退,期间避免过度活动患肢。
5、术后感染
伤口感染时细菌毒素刺激血管扩张,表现为肿胀突然加重伴红肿热痛。需立即就医进行伤口引流,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骨折术后应保持患肢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早期进行足趾主动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钠盐摄入减轻水肿。每日观察肿胀变化,若出现皮肤发紫、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2周内肿胀未缓解或持续加重时,应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