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症状及治疗
小儿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治疗方式包括胃肠减压、补液支持、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肠梗阻可能与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先天性畸形或肠道肿瘤等因素有关。
1、腹痛
腹痛是小儿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肠梗阻初期腹痛较轻,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并持续存在。肠套叠引起的腹痛可能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疼痛,患儿常因疼痛而哭闹不安。肠扭转导致的腹痛多为持续性剧痛,可能伴有休克表现。
2、呕吐
呕吐是小儿肠梗阻的重要症状,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吐出胆汁样液体甚至粪样物。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但呕吐物量较大。呕吐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补液纠正。
3、腹胀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病程长短有关,低位肠梗阻腹胀更为明显。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完全性肠梗阻腹胀进展较快,部分性肠梗阻腹胀可能较轻。腹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及时胃肠减压。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患儿多表现为完全停止排便排气,部分性肠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便排气。肠套叠患儿早期可能排出果酱样血便,这是重要诊断依据。新生儿肠梗阻可能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或异常。
5、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脱水、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小儿肠梗阻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需要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恢复饮食时应从流质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预防肠道感染。先天性肠道畸形患儿需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加重、持续呕吐、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