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如何治疗
幼儿急疹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适当休息、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3-5天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1、物理降温
幼儿急疹发热期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物理降温。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颈部,每4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时需注意观察幼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寒战应立即停止。
2、补充水分
发热期间应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每日饮水量可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排尿应保持每3-4小时一次。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增加喂水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
3、适当休息
发病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室温维持在24-26℃。幼儿需卧床休息但无须严格限制活动,可进行安静游戏。睡眠时衣着宜宽松,避免过度包裹。出疹期可正常洗澡但水温不宜过高,洗后及时擦干皮肤。
4、观察病情变化
每日监测体温3-4次并记录热型变化。出疹后仍需观察皮疹分布范围与消退情况,通常皮疹2-3天可自行消退。注意有无咳嗽、呕吐、嗜睡等伴随症状。若发热超过5天或体温超过40℃应及时就医。
5、必要时就医
出现惊厥、持续呕吐、拒绝进食或精神萎靡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或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极少数合并脑炎病例需住院治疗,但多数预后良好无须特殊用药。
幼儿急疹护理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避免添加新辅食。皮疹消退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手部清洁以防交叉感染。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但需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