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是什么
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病理特征为胆囊壁内出现大量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和炎性肉芽组织。该疾病可能由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汁淤积或反复感染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通过超声、CT或病理检查确诊。
1、病因机制
黄色肉芽肿胆囊炎主要与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有关。结石长期压迫胆囊壁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渗入胆囊壁,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同时反复发作的细菌感染会诱发慢性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增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胆囊管解剖变异或免疫功能异常等基础因素。
2、病理特征
典型病理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达5-10毫米,切面可见黄色结节状病灶。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聚集,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病变可穿透肌层侵犯周围组织,约15%病例合并肝脏局部浸润,需与胆囊癌进行鉴别诊断。
3、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长期胆囊结石病史,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闷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低热和轻度黄疸。查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严重者可能形成胆囊周围脓肿或引发胆总管梗阻。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不均匀增厚伴内部低回声结节,CT显示胆囊壁分层样强化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MRCP有助于评估胆管受累情况。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术前细针穿刺活检存在假阴性风险。肿瘤标志物CA19-9可能轻度升高,需结合影像学与胆囊癌鉴别。
5、治疗原则
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需完整切除病变胆囊并送病理检查。对于合并周围组织侵犯的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开腹手术清除受累组织。术前应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需随访排除癌变可能,建议低脂饮食并控制血脂水平。
黄色肉芽肿胆囊炎患者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窝情况。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排除肿瘤复发。平时注意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诱发胆汁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