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怎么引起的
腱鞘炎可能由重复性动作、外伤、感染、风湿性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注射、手术松解等方式治疗。
1、重复性动作
长期重复进行手腕或手指的屈伸活动是腱鞘炎最常见的诱因。频繁使用手机、打字、弹奏乐器等动作会导致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引发局部充血水肿。早期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可能伴随弹响感。建议减少重复动作频率,每小时休息5分钟并做反向伸展运动,必要时使用护具限制关节活动。
2、外伤
直接外力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腱鞘急性损伤。肌腱在腱鞘内出血肿胀后,会形成机械性卡压,出现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立即冰敷并固定患肢,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炎症,严重血肿需穿刺抽吸。
3、感染
细菌通过伤口侵入或血行播散可引起感染性腱鞘炎,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反应,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化脓性感染需手术切开引流。
4、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引发腱鞘滑膜增生,导致慢性腱鞘炎。特征为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可能伴随类风湿因子阳性。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配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炎症进展。
5、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腱鞘狭窄或肌腱走行异常会增加机械摩擦概率。常见于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表现为关节绞锁和弹拨感。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腱鞘切开术或镜下松解术,术后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防止粘连。
腱鞘炎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调整握持角度。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腱耐受力,温水浸泡患处有助于缓解僵硬。饮食上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其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若保守治疗2周无改善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