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一年半了走路还痛怎么办
跟骨骨折一年半后走路仍疼痛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可能与骨折愈合不良、创伤性关节炎、软组织粘连、神经损伤、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1、康复训练
针对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的情况,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足底筋膜牵拉等训练。每日重复进行3-5组,每组10-15次,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足踝稳定性。训练时应避免过度负重,疼痛加重时需立即停止。
2、物理治疗
采用超声波、冲击波或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3-5次。这些方法能促进软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冲击波治疗对钙化性肌腱炎效果较好,可能需要3-5次疗程。治疗期间需配合足弓支撑鞋垫使用。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或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跟骨周围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慢性疼痛者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但须警惕药物依赖性。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4、局部注射治疗
对于明确诊断为跟骨滑囊炎或距下关节炎者,可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进行痛点封闭。注射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每年注射不超过3-4次。该方式能快速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5、手术治疗
经CT确认存在距下关节严重破坏或畸形愈合时,可能需行跟骨截骨矫形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需石膏固定6-8周,完全恢复需4-6个月。手术适应证包括持续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超过6个月、跟骨高度丢失超过1厘米等情况。
日常应选择硬度适中的运动鞋,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长时间行走。每日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水中可加入适量艾叶或红花。控制体重至BMI小于24,减少跟骨负重。行走时可使用手杖分担压力,单次连续行走时间建议不超过30分钟。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夜间静息痛或肿胀加剧应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深绿色蔬菜和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