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怎么正确滴药
宝宝中耳炎滴药需遵循清洁耳道、体位固定、药物温度适宜、剂量精准、观察反应五个步骤。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
1、清洁耳道
滴药前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堵塞药物渗透。若耳垢坚硬,可先用生理盐水软化,切勿强行掏挖以免损伤鼓膜。清洁后保持耳道干燥,防止水分稀释药液浓度。
2、体位固定
让宝宝侧卧患耳朝上,家长一手轻扶头部,另一手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使耳道变直。1岁以下婴儿需将耳廓向后下方拉,1岁以上向后上方拉,确保药液顺利流入中耳腔。
3、药物温度
滴耳液使用前需握于掌心捂热至接近体温,避免冷刺激引发眩晕。可将药瓶置于37℃温水中浸泡1-2分钟,滴药前在手背试温,温度过高易破坏药物活性成分。
4、剂量控制
遵医嘱每次滴入3-4滴,滴管不接触耳道皮肤。滴药后轻压耳屏数次帮助药液扩散,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每日用药2-3次,疗程通常5-7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5、观察反应
用药后注意是否出现耳部灼痛、红肿加剧等过敏反应。若宝宝持续哭闹、抓耳或出现面瘫、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洗澡可用防水耳塞保护。
除规范用药外,家长应保持宝宝鼻腔通畅,哺乳时采取半竖立姿势防止呛奶,避免二手烟刺激。急性期可温敷患耳缓解疼痛,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出现听力持续减退或平衡障碍需复查听力检测。恢复期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变化加重中耳损伤。